丝丝缕缕,经纬交错,在兰心蕙质的织娘巧思中,梭鱼在木织机上舞动,再经水浸、光照、风干等自然幻化,成就一段段五彩配合相宜的土织布,让东方生活美学流淌传承其间。
土织布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织品,在中华大地传承数千年。从棉线到布匹,前期准备流程要经过沌线、经线、刷线、掏缯、吊机等五大流程,再以基本色线交织变换出亮丽素雅的图案。土织布所具有的浓郁乡土气息以及纯棉质地、手工制造工艺、古朴大方等特点,在当今崇尚绿色、回归自然的消费环境中愈来愈彰显出独特的魅力。
“织的时候,上一下,下一下,这‘交’来回在这倒。然后把这个纬线,用这个‘交’给锁住了,所以就必须要这个‘交’。你这个‘交’跑了就织不成布。以前咱农村人经常说,哎呀这娃把‘交’走了,就是这个意思。”韩城土织布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薛换玲说道。
韩城人用土织布技艺中的俗话说“这娃把‘交’走了”,意思是在人生关键的地方走错了。薛换玲的人生没有“走‘交’”,因为土织布,她收获了人生的热爱和成功的光彩。薛换玲与土织布,缘起儿时对母亲织布时的欣赏和好奇,从趁妈妈不在家偷偷帮忙织布,到如今创立“梭鱼舞”,多年来她对土织布的热爱始终如一。对薛换玲来说,坐在织机上安静地织布,沉浸在多彩的棉线和织机的吱呀声里,是一种纯粹的享受和幸福。
但是从事土织布这一行,除了要热爱、熟悉全部制作流程,更要求织娘能吃苦,严谨、细致、有耐性。薛换玲说:“土织布虽然充满乡土气息,但对人却有着非常高的要求。土织布的纯棉线不像机器织布的线柔韧性那么强,容易断线,所以织娘在手工织机上时,要把握好适度松紧。这全靠细致和经验,如果断线或松紧把握不好了,就得停下来接线或撤回重织某个片段,这就是土织布比较耗时的原因,也是最考验织娘的地方。”
现在为了保证土织布商品的品质,薛换玲将人工纺线这一步改进成成品纯棉线,改变了民间纺线色彩单调的不足,使棉线色彩更加丰富多样,花色样式也更符合时代的审美要求。
“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,一是自己喜欢,二是真的想把它传承下去。只要我的条件允许,我就会一直把它做下去。”薛换玲笑道。
谈到土织布的种种,薛换玲如数家珍。作为非遗传承人,薛换玲说,土织布因为对织娘的要求比较高,所以现在人学得少。但是每每有学校的孩子来研学体验土织布织造,或看到有老人被家人带来参观时眼中溢满的对土织布的珍爱,她的心里便总是充满了欣慰。土织布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织物,还是一种舒适、恬淡、健康的慢生活方式,更是中华优秀的文化印记。薛换玲希望通过传承,让更多人对土织布有新的认识,借以延续古老的东方生活美学。